(Key Laboratory of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ources Exploit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Shanghai, 200090, China)
農業農村部東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前身是“海洋與河口漁業重點開放實驗室”,于2002年農業部批準建立。由于學科調整,2016年12月更名為農業部東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隸屬于“農業部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學科群”。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0人,其中研究員9人,副研究員18人,45歲以下中青年人員占90%,研究人員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1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1人。
農業農村部東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以國家漁業發展需求為首要任務,跟蹤資環領域學科發展前沿,以海洋與河口漁業的養護和合理利用、漁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新的漁業資源開發利用、深遠海養殖拓展空間為主線,為國家食物安全保障和新時期漁業資源、生態環境的科學管理以及健康養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研究方向:
(一)、東海區漁業資源養護
1.東海區近海漁業資源養護與生態修復
2. 東海區漁業生態環境評估與修復
3.生態型漁具管與捕撈容納量
(二)、河江口漁業保護生物學
1.河口典型生境重要漁業資源產出過程及其生態學效應
2.河口重要漁業資源養護與可持續開發利用
3. 河口水生生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育種
(三)、漁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1.養殖新品種開發及新模式構建
2. 深遠海養殖綜合開發
水產品加工及質量安全
建設目標:
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現代漁業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以東海區、河江口與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發展需求為首要任務,充分發揮漁業資源、河口漁業以及健康養殖三大學科優勢,通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地與人才等科研任務,組織開展基礎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突破制約產業科技發展的一批相應的“瓶頸”技術和關鍵科學問題,力爭把實驗室打造成國家級東海、河口漁業研究中心,顯著提升實驗室在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
十三五期間實驗室將發揮農業科研杰出人才、產業體系崗位專家以及學科帶頭人的科技領軍作用,圍繞各類重大的科研項目,組建若干核心研究隊伍,形成優秀創新團隊良性發展的梯隊組織架構;借助學科群內部創新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提倡強強聯合,通過學科交叉、人力資源整合,在科研實踐中形成優秀人才的團隊效應,為創新團隊的產生打下基礎;同時充分利用研究生培養的基礎工作,以明確的前沿科研方向為先導,在培養過程中儲備優秀人才;打造數支具有明確主攻方向、梯隊結構合理、科研專長互補和有一定業務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團隊。